马鞍东路上有两家炸油条的店铺。一家在丁字路口上,一家在马路边上。有一天,路过丁字路口这家,心生尝尝油条的想法,于是就买了一根。一块五一根,个头不大,我接过手来——冰冷的。我说老板:“你这个哪里能吃啊?”悻悻的走开,心里想以后再也不来你家吃油条了。后来我又路过马路边的这家,金黄的油条勾起了我再尝尝的欲望。还是一块五一根,但体验完全不一样了。
同样是一块五一根的油条,这边个头大了不少,从油锅里面现炸出来,热乎乎的,再用剪刀剪成小截,沾上豆浆,真是不错。期间,听到对面一个男人说:“我可是找了几条街才找到这里来吃油条呢!”隔了一会儿,又见老板娘去打豆浆。只见她当着众人面舀了好几大勺白糖放在豆浆罐子里。我心里一下又放心了很多——以前听说好多豆浆里的甜味都是甜精勾兑的甜味。我打量了一下,这个店的生意可是好了不少,食客较多。最后,一根油条、一碗豆浆,三块钱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。
同一条路上,处于位置更好的丁字路口的油条生意却大不如路边这家。我想,这是个经营理念导致的差异。油条都卖一块五一根,路边的这家油条炸的这么粗大,要少赚不少吧?其实,并不会少。这正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思路的路边版。油条比别人粗大,看似增加了成本、减少了利润,但却增加了油条的性价比,构成了直观的竞争力。至于增加的成本,在豆浆上又赚回来了。以腾讯、淘宝、携程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公司为例,他们提供的搜索平台功能、沟通软件都是免费的,利用免费功能吸纳客户,建立庞大的忠诚用户基础,然后开发周边生态产品,赚周边产品的钱——腾讯音乐、腾讯游戏、腾讯空间、微信微支付、支付宝、余额宝基金等。如此一来,路边的油条店其实赚同样多的钱,但客户数量大幅提高。而实际上,路边油条店在豆浆上赚取利润除了弥补油条的利润外,应该还能有富余利润,是超过丁字口油条店的利润的。
更让人感兴趣的是,这家路边油条店除了开发错位竞争思路外,还大力改善客户触点,增加油条的竞争力。用剪刀把油条剪成小截的做法,除了方便食客食用,这种别样的形式使得他家的油条除了性价比高外,还具备差异化特色。如果这家店要打个广告是不是可以叫“油条,剪着吃!”——让人好奇、眼前一亮的广告语呢?在内部管理上,路边油条店采用了拉动式生产而非丁字口油条店的推动式生产。丁字口油条店是把大量的油条提前炸好,等着顾客买,只可惜等顾客买时,由于库存时间较长,产品发生了质变——冷掉了。这是二十世纪最著名最流行的泰勒式管理思想,通过大量生产产生规模效应减小成本。路边油条店采用的是拉动式生产,是二十一世纪较为流行的生产方式。建立最低库存,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。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库存过程可能产生的质变和库存成本。路边油条店只有1-2根油条炸好,来一个顾客又开始现炸,保持了油条刚出锅的新鲜,保证了产品的质量,从而赢得客户。
都是卖油条,却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。其背后是观念的更新。固守成本理念,固守老旧的推动式生产理念,忽略对产品竞争力的树造,忽略顾客触点的感受,也许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。中国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,三十多年完成了外国经济发展史的百年历程,三十多年里社会生产理念在不断的推陈出新。因为世界正在变平,新的理念更容易流入每个经济体并快速更新,如果固执于老旧理念,或许将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有所迷失。
联想到我所在的物业公司,作为物业服务企业,如何在物业行业这片红海里找到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一隅,如何打造物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?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与现代化管理方式,还是强化办公楼、住宅物业的两个现有业务的成品形象,亦或是守正出奇,半只脚踏进物业增值业务、物业O2O的蓝海?我想,我们每一个物业人都要保持理念更新,积极投入到物业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去。
文/雷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