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三建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新闻资讯 -> 三建新闻 -> 正文

三建人的担当

作者:来源:阅读次数:日期:2014年05月13日

随着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,各种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,人们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,而建筑行业的变化最为明显,塔吊代替了人拉肩扛,商品混凝土代替了现场人工搅拌等等,但机械设备、机械工具也不是无所不能,在特殊施工条件下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,锦江大礼堂维修加固工程就是一个特例。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的锦江大礼堂,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,它凝聚着1247名第一代三建人的智慧和汗水,历经了52年的岁月,为进一步保障大礼堂的长期使用,从安全考虑,必须对观众大厅进行维修加固,时间紧,任务重,这一重担再一次落在三建人的肩上。

整个观众大厅长48米,宽42米,高28.695米,所有的施工工序都需在搭设的满堂脚手架上完成(满堂脚手架还需承受近150吨的网架屋顶),加上施工通道、作业平台、防护设施,以及礼堂外围的围挡架体,侧厅的满堂脚手架,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作辅助,全靠施工人员一根根架管,一个个扣件,一张张模板,一根根木枋传递搭建,所需的材料之多、劳动强度之大、危险系数之高,这在当下是非常少见的。但是作为新时期的三建人,并没有被困难吓倒,合理部署施工人员,做好分包单位的协调安排,做到统一协调、统一行动,体现出协同作战的整体步伐,经过两个月的苦战,此项工作按照预定时间顺利完成,共使用架管近17万米,各种扣件近30万个,木枋近90方,木跳板近千块,模板近1400张,为下一步的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,为完成后面的节点工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表现出了三建人敢于直面困难、敢于迎接挑战的担当精神。

郭晓民

上一条:太阳公元A地块二标段工程顺利通过成都市标化工地验收
下一条:川沪办建管处到上海分公司检查指导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