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步一个脚印,走到了“优秀项目经理”的光环中
——记西南西北八省(区)“贡献杯”联赛优秀项目经理赵勇
一走进成都世纪城成达大厦项目的施工现场,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,来回旋转的塔吊起重臂,这些景象处处体现了建筑工地的繁忙。进入施工现场的办公区,一个高高个子,精神抖擞的年轻小伙子便映入眼帘,他就是世纪城成达大厦项目部执行经理赵勇。
赵勇今年32岁,虽然人很年轻,但在建筑行业工作的经历来说已然是个“多面手”。97年夏,赵勇和他的同学们一道背起行囊,怀着对事业的满腔热忱,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他奋斗的征程。初到建筑施工企业,赵勇就尝到了建筑工人的艰辛在证券综合楼主楼施工阶段,项目部安排赵勇负责现场混凝土的施工管理,光是刺耳的打泵声就够人受的了,再加上满脸都是水泥灰,浑身上下都是水泥浆,一天下来整张脸都变成了灰色。由于工程体量大,为了保证进度,浇筑混凝土经常会连夜进行,作为负责混凝土施工的工长,赵勇要一直坚持到浇筑结束才能下线休息一会儿。但无论工作再苦、再累,这几个月的磨练对赵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也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赵勇是三公司许多青年管理者中的一员,他有着与大多数年青人同样的特点,敢闯、能拼、有干劲。1999年10 月,赵勇被派到双流牧马山机场油料供油中心担任项目部的负责人。这个工程总建筑面积只有8700平方米,但这里地处农村,距离双流县的黄甲镇还有5公里,交通不便,生活不方便是项目部面临的实际问题。而分公司能够派到这个项目工作的管理人员仅2人,这就意味着要干好工程,赵勇不能只当翘脚老板,不仅要全面、总体策划项目的修建工作,还要完成许多具体的工作内容。赵勇便当起了工长、内业技术员和预算员。工作一多,时间就越来越不够用了,赵勇索性就住在了工地。2000年 9月,当双流牧马山机场油料中心工程顺利竣工,且一次性验收为优良工程时,赵勇终于粗粗地喘了一口气。这一年多来赵勇不敢有一丝懈怠,通过全面主持双流牧马山机场油料中心项目的施工工作,他也把自己着实地提高了一次。
“有付出才会有收获”这是赵勇生活的座右铭,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,他始终信奉这句话,一直用它来鞭策自己。几年来,从当内业技术员、预算员到担任专项工长,从当主办工长、项目副经理到独挡一面担任项目经理,这些都与赵勇孜孜不倦、勇于进取的精神分不开。在有了一次全面管理施工项目的经验后,赵勇更是相信只要肯吃苦,敢拼搏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,创造业绩。2004年11月,赵勇挑起重担,在成都市第一商业广场项目担任项目副经理。该工程建筑面积达7.2万平方米,是他参加工作以来修建过体量最大的工程。为了能优质、快速、高效、安全地建好工程,赵勇积极协助项目经理从抓制度和措施入手,建立健全了以项目为基础的综合配套管理制度、岗位责任制度和以项目效益为中心的成本核算制度。另外,赵勇还配合项目经理抓工程的形象建设,不仅做出精品工程展示给大家,还从项目部各方面的工作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。最终,成都市第一商业广场项目获得了“省、市标准化文明工地”荣誉称号的骄人业绩,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信誉上都实现了公司预定的目标,这些成绩都与赵勇和他的同事们艰苦奋战、勇往直前的努力分不开。
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,这是赵勇最爱说的一句话。参加工作9年以来,赵勇不断地学习、提高,无论在专业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,他力争使每一件工作都能达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效果。机遇总是向着有准备的人招手,2005年12月,赵勇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的机会和挑战。他参与了成都市世纪城成达大厦工程项目的建设,担任该项目的副经理,工程建筑面积有8万多平方米,地下3层,地上36层。对于这样一个大工程,不仅给了赵勇展示才华,提高能力的机会,也给他压上了重重的担子。接到这个任务,他是真的冥思苦想了一番,要怎么做才能把项目管理好,才不辜负公司的厚望。这样一番计划之后,赵勇算是更加增强了挑起重任的信心,可刚一到工地,实际情况就不是他想的那样了。世纪城成达大厦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共有13名,这13名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分公司,也就是说原本大家都不熟悉,甚至是不认识。对这样一个互感陌生的集体来说,要做好8万多平方米的工程,首先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好工作,保证工程顺利施工。赵勇时常想,只要自己尽量和大家沟通,处处为着大家想,事事为着大家做,同事们自然会理解,也会和自己形成合力。这样想着,这样做着,经过短短1个月,这个有着13名管理人员的项目队伍凝聚力增强了,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了。

(西南西北八省(区)“贡献杯”联赛优秀项目经理赵勇< 右一>)
赵勇虽是项目部最年轻的领导,但他的工作作风和处事原则让同事们感觉他重大局、识大体。就在工程进行钢结构部分施工时,为了更好地与分包单位配合,赵勇不停地在建设单位、分包单位之间来回奔忙,与各方面积极协调。甚至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,赵勇想出了给操作塔吊的师傅送饭的办法,此举不仅得到了分包单位的认同,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。工程建设中,只要有利于工程顺利进行的,赵勇都积极地想办法、找措施予以解决,但只要涉及到影响公司的利益,赵勇就要算个清清楚楚,一五一十。由于成达大厦基础筏板达3米厚,含钢量大,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成本,赵勇不光从预算上找方法,而且在技术上添措施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钢材用量,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。目前,成达大厦工程成本控制情况较好,工程的施工管理、质量进度、安全文明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成达大厦项目部13个管理人员中,有2个青年,对这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员工,赵勇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照顾、关爱他们。工作中,严格要求、细心指导,生活中处处关心、热心帮助。项目部的青年员工都喜欢和这个大哥哥交流。对项目部的青年学生,赵勇不仅从业务技术上进行细心地指导,还尽可能抽时间与他们沟通,从思想上进行正面引导。
9年来,赵勇在一点一滴地做事,一步一步地做人,他始终没有忘记他的责任,他一直孜孜以求,不断进取,用自己的行动释放青春的绚烂光彩。9年中,赵勇先后共参建了30多万平方米的工程,所建工程曾3次获得成都市“芙蓉杯”,2次获得四川省“天府杯”,2次获得“四川省青年文明号”,1次获“成都市精品工程”奖。同时,所建工程多次荣获省、市“标准化文明工地”称号。由此,赵勇个人也多次被公司评为“青年岗位能手”,2004年被华西集团评为“集团十佳青年岗位能手”。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,赵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、全方位、全过程的管理。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人物,因此,想要管理好项目,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,不仅要具备好的思想政治素质,还要有很强的组织、管理、协调能力。同时,赵勇抓住管理中的人这一核心,在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,搞好相互协作上认真思考,并做出积极地尝试。在成达大厦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中,赵勇逐渐成长为一名政治素质好、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经营的优秀项目经理,工程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
饭要一口一口地吃,路要一步一步地走。在历经9年的实践和磨练后,2006年10月,赵勇走到了西南西北八省(区)“贡献杯”联赛优秀项目经理的领奖台上,这是他前进中的一次里程碑,也是他迈向更高成就的“引路石”,我们真诚地祝愿他立足现实,拥住未来,人生路上不断释放青春的华彩。
李春梅
2006年12月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