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凡铸就伟大,榜样引领前行。七十年峥嵘岁月,一代代三建人在平凡岗位上,书写着不平凡的“善建故事”。
微光成炬 ,薪火相传。在公司成立70周年之际,让我们走进榜样,从他们先进事迹中寻找前进的动力和方向,凝聚发展共识和力量。
本期榜样——原中国华西三公司(公司原在粤番号)总经理刘天伟。
有这样一座建筑,她是80年代深圳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,她是当时亚洲最先进最大的一个体育馆,她曾作为“特区十周年、二十周年庆祝大会”的主会场,她曾夺得全国第一批、深圳第一座“鲁班奖”,她就是深圳体育馆。

如今的深圳体育馆早已“淹没”在一片高楼之中
但她见证了这片改革热土的沧桑巨变
见证了一代三建“横牛”
勇立潮头、拼搏奋进的时代精神
......
“横牛”不是“牛”
也并不姓“横”
这是原中国华西三公司(公司原在粤番号)总经理、深圳体育馆项目负责人刘天伟的绰号

做事有魄力、有担当
又像“牛”一样踏实
性格执拗,不易妥协
又像“牛”一样犟
这是对“横牛”的准确诠释
来自西南大地的三建人
骨子就有这样独特的基因
也是因为这样
才有跨越千里向粤海进发的勇气
才有在风起云涌的深圳特区站稳脚跟的实力
大风泱泱,大潮磅礴。45年前,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,吹起了三建弄潮儿的万丈豪情......
上世纪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深圳。当时的深圳开局谋篇,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。
“听从时代号召,敢为天下先。深圳特区需要我们,我们就去”。1982年,华西挥师深圳,投身国家改革开放滚滚洪流的深圳元年。
“刚进深圳要接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工程,才能树立华西声誉,站稳脚跟。”
恰在此时,深圳推出她的门面工程——深圳体育馆。这是当时亚洲最先进最大的体育馆、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。
华西志在必得,整合各方资源,全力争取深圳市体育馆项目。经过多轮投标,成功拿下深圳体育馆项目。
标是夺下了
谁来修这项“任务重、工期紧、技术难度大、施工环境恶劣”的项目呢?
得用能征善战之才
那就让“横牛”出川入粤!
1984年春节前夕
时任公司副经理刘天伟
从四川工地带上两台“黄河”车
拉着第一批30人的建设队伍
扛着“华西三公司”的大旗
翻山越岭 向粤海进发
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,以刘天伟为首的三建“横牛们”越山向海,逐风挽浪,从荒芜之地开出一片绿洲,在绿洲上竖立起“华西绿”旗帜。
“到了......”,眼前的深圳特区一片荒凉,是名副其实的“小渔村”。脚下的深圳体育馆则是一个大坑,到处尘土飞扬。
三建川军子弟进入施工现场,三块石头顶口锅,三十四人全住在一间工棚里。气候不适应,饮食也不适应。而这,却只是开始......
在建筑单位云集的深圳,华西并不“起眼”,深圳市负责基建的相关领导,根本“瞧不起”刘天伟这支从偏远盆地来的队伍......
开工典礼有的相关领导“三请不到”,甲方图纸迟迟不交,工程预付款久不到位——甲方对“刘天伟们”放心不下......
“举行开工典礼”
“先把工作干好!”
被冷落的刘天伟精神抖擞
终有疾风起,人生不言弃
三建“横牛”们要证明华西

工地上的电线得拉笔直
临时道路得修宽阔平坦
排水沟得牢固端正
驻地得修钢栏杆大门、立灯柱
围墙上得贴宣传标语
活动板房得整齐利索
......
暗访的深圳市市领导看到这
终于对这支西南建筑劲旅有了新认知
当即决定在这召开
全市文明工地现场会

这栋矗立在繁华深处的建筑,缄默却笃定,铭刻着一段峥嵘无悔的岁月。
时间紧,任务重,多阶段交叉作业,还要面临深圳猛烈的台风和漫长的雨季。
刘天伟举旗定向,将深圳体育馆建设分为四场战役——“地下室阶段”战役、“顶升阶段”战役、“主看台阶段”战役、“装修阶段”四场战役。

(深圳体育馆修建过程中)

定下来就采取措施
开工就是抢工
时间就是挑战
夜以继日
12小时
24小时
36小时
刘天伟眼睛都不眨一下
“上人、上材料、上机械、白天黑夜连续作业!”
......
四场战役首战告捷了!
“24小时不停浇筑混凝土,下大雨都要浇筑混凝土”。“晚上当白天,白天当两天,这样一天就变三天”。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。现在是浇筑混凝土最关键的时刻,刘天伟和工人们日夜奋战,可就在这时,后方却出了岔子......

工地上两名干部,一名工人,无法接受这样的劳动强度,从深圳跑回了成都!
刘天伟两眼喷火,气得发抖!对于这种“招呼不打就溜,没有组织纪律”的人,他无法容忍!几方协调,刘天伟态度强硬,召开大会,宣布处罚。
群情沸腾,刘天伟是个“铁腕”。
铁一样的队伍就有铁一样的纪律。
人不率则不从,身不先则不信!
修建深圳体育馆530天,刘天伟要求全体职工必须做到的事情,他自己首先做到。
1984年12月16日傍晚,刘天伟给每个人发了一条毛巾,包括他自己——擦玻璃!在深圳体育馆验收交付前夕,项目职工齐上阵,连更彻夜地檫玻璃。这是从比利时进口的茶色玻璃,在刘天伟的带领下,大家擦拭得无水痕、无手印、无污渍、光亮洁净。
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人们都看着刘天伟的背影!

刘天伟只是的一个代表,他的背后,是三建能工巧匠的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身影。
他们是开荒者
将那个南粤边陲“小渔村”
建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“窗口”
他们是争先者
他们敢闯、敢冒
敢试、敢为天下先
他们是创造者
完成了深圳体育馆这项艰巨的任务
继而修建了经协大厦、文化大厦、金田大厦......
创造了“三天一层楼”的深圳速度
写下了拼搏奋进的“深圳故事”
......
深化改革开放的征程仍在继续
三建薪火相传的改革精神永久不息
抬眼看,惊涛拍案,湾区在望。
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