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报道

我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

作者:来源:阅读次数:日期:2012年12月21日

我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,凝视远方。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,在微风中化着条条游龙,在天空里飞舞。一排排整齐的厂房,掩映在翠绿色的灌木丛中,机声隆隆。白色的鸽群从空中掠过,溅起点点浪花……啊!多么迷人的东郊,多么美丽的画卷……这是我第一次发表在《成都日报‘国庆十周年征文’》专栏的抒情散文的结尾部分。这篇散文描述的是昔日荒坟垒垒,杂草丛生的成都东郊,怎么迅速地变成一个新型的工业区。

一九五六年为了支援成都建设,我被调入西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(三公司的前身)宣传部工作。前来选调我们的干部,为了吸引我们,他说:成都不仅一马平川,不像重庆坡坡坎坎,而且四季如春,绝不会再受火城重庆那种难熬的夏天。他还是十分得意地说,下了火车,只赶七分钱的公共汽车,便可到达目前成都最高的那幢大楼下,那就是我们公司所在地。并许诺上班之后,公司要免费为每人发一辆自行车。除了上班用,可以在业余时间骑着它满街溜哒。他的话没有假,我们来到的就是原老成都旅馆对面那幢用红砖砌成的六层大楼,它当时确实是成都唯一的高楼。每个人也确实发了一辆匈牙利产的自行车,质量、外观都蛮不错。

当时,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建设东郊新型工业区,参加东郊建设的不只是我们一个公司,也还有其他配套队伍,但是,我们是绝对的主力公司。

我来到成都时,建设新区的序幕已经拉开,这时大跃进的号角已经吹响。在那赶英超美,激情燃烧的岁月里,我们的工人曾用六天六夜的时间,就建起一座工厂的主厂房。当时,工人们连吃加班饭都在现场。我就亲眼目睹一位在屋顶钉挂瓦条的工人,刚把一块馒头塞进嘴里便睡着了,要是伸个懒腰,便会从十多米的空中掉下来。我当时专管宣传鼓动,只要哪个班组完成了当天的指标,我们就会敲锣打鼓,把喜报送上去。

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需要,企业又组织人员创办了《跃进报》。我又第一次成了一名小报记者。既写报导,还负责摄影。我们及时地报导了毛主席视察成都量具刃具厂,少奇同志亲自参观某厂刚生产的雷达,朱德总司令爬上正在建设的某厂二楼,看望建筑工人的消息……在当年全市企业小报的评比中,我们评上了先进。

田秀豪

上一条:建楼育人60载
下一条:诗二首——祝四川三建成立60周年